2023年河南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背诵重点

发布人:河南成人高考网 2023-09-25 17:03:27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选择】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选择】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亦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2.凡主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都属于唯物主义派别;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的。则属于唯心主义派别。

  3.凡是主张思维与存在之间有同一性,即主张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的哲学,都属于可知论;凡是主张思维与存在之间没有同一性, 即主张思维完全不能或不能完全正确认识存在的哲学,都属于不可知论。

  三、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

  【简答】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

  1.它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而且必须首先明确回答的问题。

  2.它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3.它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

  4.它也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的基本问题。

  【单选】唯物主义有三种历史形态,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态历史上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这样三种基本形态。三种唯物主义形态的共同之处在于,都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因而都是唯物主义。

  【单选】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四、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显著特征。

第二章 物质和意识

  一、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观点

  1.【单选】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二、 意识的本质【单选】

  1.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三、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简答】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意识活动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意识能动作用的实现前提和条件

  ①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②实践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③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四、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简答】

  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第三章 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选择】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选择】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选择】内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稳定,内容决定形式

  【选择】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选择】对立和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选择】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统一。

  一、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因及意义【简答、论述】

  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这是因为:

  (1)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 要素、机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 是因为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经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

  (2)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 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适应新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这也正是新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把握这一规律,对于我们现代化进程中大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蹄疾步稳推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我们应该把历史必然进步的信念融入踏踏实实的具体工作中,既不因暂时的困难和挫折丧失前进的信心,也不因历史必然进步而放弃我们的努力以求坐享其成。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简答】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为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为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同时又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矛盾的对立统一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发展。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简答】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矛盾的共性和个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区别。既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第二,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依存。即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第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即随着事物的发展和条件的变化,共性与个性可以相互过渡、相互转化。

  四、【单选、论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构成了事物的发展过程。

  量变质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回答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状态。

  六、【单选】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方向(趋势)和道路是由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

  【简答】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第四章 实践和认识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表现【简答】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标。(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二、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简答、单选】

  认识的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即在实践基础上认识活动由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运动的第一次飞跃。

  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现象,对事物各个方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的特点,它只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反映,还没有深入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因而是认识发展的低级阶段。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1)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2)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三、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简答、论述】

  真理的绝对性亦称绝对真理,是指:第一,任何真理都标 志着主观与客观之间的符合,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的 意识的客观内容,这一点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第二,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 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 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 也就是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亦称相对真理,是指:第一,从认识的 广度来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的某一阶段、某一部分的正确认识。第二,从认识的深度来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对象一定方面、一定层次和一定程度的 正确认识,认识反映事物的深度是有限度的,或是近似 性的。承认认识的有限性,承认认识有待于扩展,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相对性。

第五章 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

  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单选】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简答】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社会历史观的 基本问题,其主要根据是: 第一,它是一切历史观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第二,它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 第三,它是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这两种对立的历史观的根本标准。第四,它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的基本问题。

  二、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简答】

  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的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 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2.生产方式是人类和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有机体的物质承担者。

  3.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4.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三、社会经济结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单选】

  1.生产力的含义及特征

  生产力的主要特征包括:客观性、社会性和历史性。

  生产力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结构,由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者三个实体要素构成。劳动者是诸要素中最重要、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此外还包括科技、管理等智能性要素,其中最主要的是科学技术。

  2.生产关系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

  生产关系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的系统,由三个方面构成: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产品分配关系以及由它直接决定的消费关系。其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决定性的方面,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及其意义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发展的方向和形式。

  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将起着阻碍作用。

  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

  掌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这一规律首次科学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为人们正确理解社会历史问题提供了理论根据。

  第二,这一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三,这一规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的理论依据。

  四、社会意识的结构【单选】

  社会的精神生活,亦称社会意识,从结构上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形式等两个基本层次。社会心理一般是感性层次的, 如各种流行、时尚、思潮等,社会意识形式是理性层次,如科学、艺术、宗教等。

  理性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从结构上又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不进入上层建筑且不反映经济基础的部分,如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心理学等;一个是进入上层建筑并反映经济基础的部分,如政治法律理论、哲学理论、宗教 观念、道德观念、社会科学、艺术等。这部分又被称为社会 意识形态,也称思想上层建筑,是整个社会意识的核心。

  五.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简答、论述】

  马克思主义首先强调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这是历史观上的唯物论。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性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

  肯定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依赖性,并不否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这是历史观上的辩证法。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自己的历 史继承性;第三,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 影响;第四,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

第六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

  一、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简答】

  ①它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 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②它可以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做量变或局部质变的准备。

  二、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的表现【选择、简答】

  人民群众是指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绝对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劳动者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历史发展中起推动作用。这主要表现在: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文明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资料,并且不断推动生产力发展。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为精神财富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源泉,还直接参与了精神财富的创造。

  (3)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生产关系的改变、 社会制度的更替,只有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才能实践。

  三、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选择】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选择】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选择】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亦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2.凡主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都属于唯物主义派别;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的。则属于唯心主义派别。

  3.凡是主张思维与存在之间有同一性,即主张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的哲学,都属于可知论;凡是主张思维与存在之间没有同一性, 即主张思维完全不能或不能完全正确认识存在的哲学,都属于不可知论。

  三、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

  【简答】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

  1.它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而且必须首先明确回答的问题。

  2.它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3.它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

  4.它也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的基本问题。

  【单选】唯物主义有三种历史形态,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态历史上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这样三种基本形态。三种唯物主义形态的共同之处在于,都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因而都是唯物主义。

  【单选】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四、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显著特征。

  第二章 物质和意识

  一、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观点

  1.【单选】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二、 意识的本质【单选】

  1.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三、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简答】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意识活动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意识能动作用的实现前提和条件

  ①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②实践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③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四、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简答】

  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第三章 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选择】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选择】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选择】内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稳定,内容决定形式

  【选择】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选择】对立和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选择】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统一。

  一、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因及意义【简答、论述】

  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这是因为:

  (1)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 要素、机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 是因为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经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

  (2)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 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适应新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这也正是新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把握这一规律,对于我们现代化进程中大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蹄疾步稳推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我们应该把历史必然进步的信念融入踏踏实实的具体工作中,既不因暂时的困难和挫折丧失前进的信心,也不因历史必然进步而放弃我们的努力以求坐享其成。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简答】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为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为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同时又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矛盾的对立统一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发展。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简答】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矛盾的共性和个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区别。既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第二,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依存。即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第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即随着事物的发展和条件的变化,共性与个性可以相互过渡、相互转化。

  四、【单选、论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构成了事物的发展过程。

  量变质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回答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状态。

  六、【单选】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方向(趋势)和道路是由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

  【简答】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第四章 实践和认识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表现【简答】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标。(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二、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简答、单选】

  认识的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即在实践基础上认识活动由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运动的第一次飞跃。

  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现象,对事物各个方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的特点,它只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反映,还没有深入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因而是认识发展的低级阶段。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1)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2)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三、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简答、论述】

  真理的绝对性亦称绝对真理,是指:第一,任何真理都标 志着主观与客观之间的符合,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的 意识的客观内容,这一点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第二,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 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 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 也就是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亦称相对真理,是指:第一,从认识的 广度来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的某一阶段、某一部分的正确认识。第二,从认识的深度来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对象一定方面、一定层次和一定程度的 正确认识,认识反映事物的深度是有限度的,或是近似 性的。承认认识的有限性,承认认识有待于扩展,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相对性。

  第五章 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

  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单选】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简答】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社会历史观的 基本问题,其主要根据是: 第一,它是一切历史观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第二,它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 第三,它是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这两种对立的历史观的根本标准。第四,它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的基本问题。

  二、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简答】

  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的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 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2.生产方式是人类和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有机体的物质承担者。

  3.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4.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三、社会经济结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单选】

  1.生产力的含义及特征

  生产力的主要特征包括:客观性、社会性和历史性。

  生产力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结构,由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者三个实体要素构成。劳动者是诸要素中最重要、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此外还包括科技、管理等智能性要素,其中最主要的是科学技术。

  2.生产关系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

  生产关系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的系统,由三个方面构成: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产品分配关系以及由它直接决定的消费关系。其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决定性的方面,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及其意义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发展的方向和形式。

  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将起着阻碍作用。

  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

  掌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这一规律首次科学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为人们正确理解社会历史问题提供了理论根据。

  第二,这一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三,这一规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的理论依据。

  四、社会意识的结构【单选】

  社会的精神生活,亦称社会意识,从结构上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形式等两个基本层次。社会心理一般是感性层次的, 如各种流行、时尚、思潮等,社会意识形式是理性层次,如科学、艺术、宗教等。

  理性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从结构上又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不进入上层建筑且不反映经济基础的部分,如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心理学等;一个是进入上层建筑并反映经济基础的部分,如政治法律理论、哲学理论、宗教 观念、道德观念、社会科学、艺术等。这部分又被称为社会 意识形态,也称思想上层建筑,是整个社会意识的核心。

  五.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简答、论述】

  马克思主义首先强调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这是历史观上的唯物论。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性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

  肯定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依赖性,并不否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这是历史观上的辩证法。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自己的历 史继承性;第三,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 影响;第四,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

  第六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

  一、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简答】

  ①它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 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②它可以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做量变或局部质变的准备。

  二、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的表现【选择、简答】

  人民群众是指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绝对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劳动者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历史发展中起推动作用。这主要表现在: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文明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资料,并且不断推动生产力发展。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为精神财富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源泉,还直接参与了精神财富的创造。

  (3)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生产关系的改变、 社会制度的更替,只有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才能实践。

  三、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选择】

【声明】本站为高校指定教学点报名网站,负责河南省成人学历提升政策解答,打算报名学历提升的同学可以直接联系老师:18538933810(同微信)或点击在线咨询
在线测评,看看你适合什么学历提升方式?

1、您目前的学历?

2、您的年龄段?

3、您为什么提升学历?

4、您所在的地区是?

手机号码:
头条推荐
河南成人高考语文作文这样写能多拿15分
河南成人高考语文作文这样写能多拿15分
2022-03-31
河南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大纲及复习重点
河南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大纲及复习重点
2020-04-20
热门问答
国家开放大学毕业证书样本_学历认可吗_报名入口
国家开放大学毕业证书样本_学历认可吗_报名入口
2023-04-16
河南省成人高考考试时间安排_报名时间入口
河南省成人高考考试时间安排_报名时间入口
2024-04-17
河南成人高考报名官网入口_报考流程(咨询)
河南成人高考报名官网入口_报考流程(咨询)
2023-04-16
河南省成人高考录取结果查询入口_协助征集志愿
河南省成人高考录取结果查询入口_协助征集志愿
2023-11-21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成人高考毕业证(图文)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成人高考毕业证(图文)
2018-07-26